冷库是整个冷链的核心节点,起到储藏、转运的功能。根据实际需求,冷库大致分为大型库、中型库、小型库和微型库。中
小型冷库一般用于超市、农贸市场这些冷链终端,或者田间地头这些冷链起点用于储藏刚收割的农产品。
1、冷库总容量增速放缓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,我国
冷库设计与建设市场也步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。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数据显示,2014-2018年,我国冷库总容量保持在10%以上增速平稳增长,截至2018年底,全国冷库总量达到5238万吨(折合约1.3亿立方米),新增冷库容量为488万吨,同比增长10.3%。由于我国冷库市场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度阶段,很多旧冷库面临淘汰整顿和拆迁,因此从增速上来看,近年来,我国冷库容量增速有所放缓,预计2019年,我国冷库容量将达到5814万吨。
2、华东冷库容量稳坐地区榜首
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,我国冷库容量更大的地区为华东地区,总容量达到1898万吨,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36.2%。随后依次是华中地区14.3%,华北地区12.0%,华南地区10.4%,西南地区9.7%,西北地区9.1%以及东北地区8.2%。
从人均冷库容量排名情况来看,2018年,我国人均冷库容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上海、和其中上海地区以人均冷库容量1546吨/万人于其他地区。


从人均冷库容量排名情况来看,2018年,我国人均冷库容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上海、天津和青海,其中上海地区以人均冷库容量1546吨/万人于其他地区。
3、农批及海港冷库仍是主流
按照冷库的不同用途,我国冷库可划分为农批冷库、分拨配送冷库、生产加工冷库以及其他类型冷库。其中农批冷库的总量在我国冷库中占比更高,达到40%;分拨配送冷库及生产加工冷库分别占比36%和16%。

港口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中转站,在我国冷链物流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,据统计,2018年我国港口冷库容量为327.35万吨,其中海港占比更大,约为180万吨,占比达到55%;其次是空港,占比为25%,约为81万吨;陆港占比15%,约为49万吨。
从全国各地港口的冷库总量情况来看,大连港、天津港、青岛港、上海港以及厦门港等港口冷库容量较大。截至2018年底,大连港冷库容量为37.3万吨,;青岛港冷库容量为22.3万吨;天津港冷库容量达到19.3万吨。(本文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)